第十一章 防御灾害规划

发布时间:2019-07-17 10:26
第一节 规划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通过科学的监测和预报,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并将预防
和治理结合,从长远和安全的角度,建立健全常态下的减灾保障体制
与机制。
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原则
对湿地公园内灾害的防治工作要体现出全局性,把各项灾害的防
治措施整合完善,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和
规划新建的保障设施的防灾功能。
三、因灾设防,合理布局原则
根据灾害的特点和湿地公园内具体的环境地理条件,进行合理布
局,在便于管理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有针对性,使防御灾害的
效果最佳。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湿地公园灾害防御体系。在切
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森林火
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灾害的预警系统和抗御
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防灾、御灾能力,预防次生、
107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衍生灾害的发生。
第三节 防御灾害规划
一、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
健康”的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依托当地有害生物防治多年
的工作经验和基础设备,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及防治设施。加
强对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测报工作水平,搞好检疫御灾
体系建设,提高处理森林有害生物突发疫情的应急能力,实现对规划
区病虫害情况的有效监测和预防。
在建立健全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反应预案等的基础上,重点
对病虫害、外来物种和疫源疫病三个方面进行监控与防治。
1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在湿地公园内开展有害生物普查,了解病虫害现状;建立森林病
虫害预报观测点 2 个,购置林木有害生物防治设备对森林病虫害情况
进行实时监测;采取生物与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通过保护益鸟、对病虫害物理诱捕等方法及时防控害情。
2 、外来物种监控与防治
全面排查湿地公园内有害外来物种,同时采取防范性控制措施,
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在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首先
考虑乡土物种,对于湿地公园建设中必要的外来物种的引入,需在引
进前经由专家严格论证;严格执行外来种苗检疫制度,购置外来有害
108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物质防治设备杜绝危害性外来物种的侵入和蔓延;对鼠害等有害动物
施药或化学防治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污染公园环境,并保证
天敌和人畜安全。开展外来有害物种生态预测、风险评价研究,为湿
地公园生态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与防治
建立公开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制度和完善的监测网,重点开
展禽流感监控。密切关注过境候鸟的种类、活动情况及鸟粪情况,一
经发现病鸟、死鸟,需在第一时间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建立相应应
对预案,联合林业、农业、卫生、防疫等多部门共同部署,更广泛的
开展禽类的免疫工作,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的要求,
定期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购置望远镜、消毒车、野外取
样器、防护服靴等一批疫源疫病监控与防治设备。
二、地质灾害防治
从历史地震情况看,区域内地震等级多在 3 5 级之间,地震危
害较小。区域内当前地质情况良好,灾害较少,但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还需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潜在灾害带来的威胁。
1 、排查湿地公园内地质灾害易发地段情况,通过采取修筑生态
护坡、恢复植被等措施进行预防。
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确定湿地
公园地震基本烈度,对规划新建的工程设施,严格按照防震等级建设,
使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御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09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3 、结合湿地公园内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人防疏散通道以及消
防要求统一布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确定湿地公园内广场等空
旷地为应急避难场所,主干路、环湖路等为主要疏散通道。
4 、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在
旅游道路、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等游客比较集中的地点,应加强
防灾设施的建设。
三、洪涝防治
湿地公园内主要河流是碱水河,根据碱水河水文情况的历年统计
数据显示,年最大径流量 3100 m
3
,出现在 1995 年。枯水年最小
径流量 1900 m
3
,出现在 1978 年。河水深度在 1.00m 1.70m 之间,
洪涝灾害威胁性较小。因此,在开展湿地公园洪涝防治方面,主要通
过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和建设相关工程的方式避免灾害发生。
1 、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发挥现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的作用,做好水情预报;明确专门的人员,配备相应的设备,结合科
学预报,切实做好极端天气下的预防预警工作,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2 、加强水岸保护。针对岸坡结构,采取生态措施为主的水岸治
理措施,减轻水体对水岸的破坏。
3 、开展水岸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增强林地水源涵
养功能,强化湿地公园林地蓄洪滞洪能力。
4 、恢复鸟类栖息地与自然滩涂,充分发挥自然湿地滞洪蓄洪功
能,控制工程措施的数量与规模,尽量避免人工构筑物对生态环境的
110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不良干扰。
四、防火规划
湿地公园内有大量森林及草本沼泽,一旦发生火灾,蔓延十分迅
速,因此做好湿地防火工作十分重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加强湿地公园防火基础
设施的建设,提高管护人员防火警惕性,落实消防责任制,提高园区
预报火灾和扑火抢救能力,确保湿地公园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安全。
1 、规划设立防火瞭望塔、设置火灾监测点。在湿地公园主干路
东侧防火瞭望塔 1 处;在湿地公园东西部分别设立防火实时监测点,
共建 2 处,火灾多发季节要加强巡查,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全天监控
森林情况。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 防火形势需要,加大投入,购置防
火锹、对讲机等防火及通讯设施设备,实现通讯指挥系统现代化,扑
火设备机具化,并加强扑火队的森火演练,做到高度戒备、快速反应、
高效扑救。
3 、完善防火责任制度。加强日常的巡查力度,在防火期组织专
人负责各景区的防火工作,加强检查、巡护和预测预报工作;对人为
活动相对密集的景区严禁任何形式的野外用火,做好火种管制。
4 、加大防火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园职工和公园周边群众的
防火自觉性。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并在湿地公园各主要
出入口、易发生火灾地段及人口集中地带设防火警示牌和防火标语,
111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五、应急救援安全
在湿地公园内开展保护、恢复、监测及生态旅游等项目时,为更
好地应对工作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降低潜在威胁,应
制定应急救援安全规划,主要包括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安全
监控系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以及完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
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湿地公
园游客服务中心部署办公,负责整个规划区内治安管理和救护工作,
配置通讯联络设备以及紧急救援器材,如氧气罩、急救箱等,定期组
织安保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全力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在湿地公园游客较为集中、危险的区域
设置监控点;对车、廊道等交通设施、游览活动器械工具、繁忙道口
及危险地段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制,加强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危险
和其他不安全因素。
3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湿地公园内安全说明、安全须知、安全
指示牌设置齐全。安全说明、安全须知等采取图形和中外文对照形式,
并且置于醒目位置,让游客一目了然,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4 、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湿地公园管委会应制定湿地公园各
类应急预案措施,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组织应急演练,切
实提高作战能力。在湿地公园建设期间和营业期间全面排查风险隐
患,建立健全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
112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在遇到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