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12-05-22 00:00

“十一五”期间,在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2009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年均值分别为0.009mg/m3、0.030mg/m3、0.078mg/m3,均符合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水源地持续保持Ⅱ类水标准,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出境断面各项指标达到Ⅱ类标准。

(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主要成果

1、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4962.57万元(其中,环保专项资金9392万元)。一批对全区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重点、难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一是建设完成日处理规模1.5万吨的池北区污水处理厂,该项工程于2010年9月29日开始通水试运行,日处理废水6000t,管网建设规模达55km,该工程年减排COD547.5吨。二是池北区白河刨花板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已竣工,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对40万m3/a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全部回用。三是加快集中供热进程,促进供热整合。四是对池北区白河刨花板厂锅炉进行改造,该企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原来的每年12.1吨,减少到2.3吨。四是对餐饮业进行集中整顿,改燃清洁燃料。

2、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⑴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项目

本工程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所辖池北区U型谷内。截止目前,已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的11项单体附属工程建筑拆除,拆迁面积2008.57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1.2万立方米;清理场地、恢复植被8826平方米;设置界碑和警示牌7处;新建环保厕所2座;建二级保护区围栏13.1公里;增设泥石流挡墙700延长米;清运生活垃圾1.3万立方米;回填腐殖土1.4万立方米,取缔排污口5个,除天上温泉度假酒店未完成拆迁外,其余建设内容均已完成。

⑵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自管委会成立以来,全区克服人员少、经费不足等种种困难,加大力度,要求各区对学校、社区开展绿色创建培训活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借助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的经验,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对各区的环境进行改善。十一五期间,共完成6个绿色学校(1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绿色社区的创建并通过验收。

⑶长白松观赏区植被恢复工程

长白松保护区观赏植被恢复工程经过9个月的施工,完成恢复植被面积4.9万平方米,绿地换土1.32万平方米,栽种乔木、灌木2516株,种植草坪4.4万平方米,整理绿地4.9万平方米。该工程现已于2009年竣工并交付使用。

⑷长白山红松籽保护工程

长白山的红松种源是长白山野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封闭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改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入区人员呈逐年减少。十一五期间,本区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管护区域和重点防火区域,科学合理部署管护力量。每年进入秋防期间,由于红松果采摘期也正是秋防的关键期和紧要期,面对森林防火和资源保护的双重压力,结合管护面积大、战线长、保护任务重的实际,安排巡护组提前驻入野外宿营,加大了搜山清区的组织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夜间清区力度。同时,联合森警部队和公安机关加大了对非法采摘人员的打击力度,圆满完成了红松种源保护工作任务。

⑸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按照长白山总体规划,结合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区内无公路的实际,为解决巡护难、管护难,提高巡护、管护能力,“十一五期间”本区对巡护路头西管理站至西坡山门段公路已修建完工的39公里路段两侧进行了植被恢复和护道建设等生态恢复工作,移植、种植草坪12.8万平方米。同时对环长白山旅游公路二道白河至漫江段公路(全长85.84公里)的修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督促其将多余土方和建设垃圾及时运出区外。

⑹物种资源保护得到有效保护

“十一五期间”,全区全面开展了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图片、电影、录像、导游介绍等视听方式,利用标牌、标语、橱窗等警示、告示等方式,参观自然博物馆并利用环境警示厅的声、光、电设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并赠送自然保护区保护宣传画册。

“十一五期间”,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对全区动植物及其它物种资源进行了本底调查,历时一年半,编著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资源》,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调查可以较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内的动物、植物、菌物及昆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特种多样性的现状等本底资料,为保护开发区的各项规划和今后科研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便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和对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经济动植物的开发利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08年向省里申请“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为全国1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之一),现已由省发改委批准立项。

⑺加强旅游区环境监管,推进生态监察试点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区不断开展旅游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检查,对在保护区擅自进行砍伐、放牧、狩猎、开垦、烤荒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为加强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推动生态区建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第二批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的通知》(环发[2007]171号)要求,依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制定了《长白山管委会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机构。

3、环境管理及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1)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十一五”期间,对所有建设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补办了环评手续,落实了环保措施。对新开工项目,全面落实和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三同时”制度从重点建设项目逐步扩展到所有的建设项目,控制了新的污染源产生。

(2)强化老污染源治理,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逐步推行。

(3)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申报全面开展,征收额增长,征收面加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污染逐年加剧的势头。

(4)环保执法逐步深入。“十一五”期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整治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和现场查处的力度加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6件,调查处理各类环境案件106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5)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增强。新建了空气背景站和辐射监测站,逐步充实环境监测设备和环境监察装备,环境监察执法能力不断增强。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总结和分析“十一五”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说区内水环境、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较好,距离国家有关的控制标准、环境指数均有较大余地,给“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开发留有了一定的容量,这是本区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势。但同时,在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越来越不断提高的今天,本区的环境压力依然很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日益突出,一些重点的问题仍然很多。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各类生态示范区建设、白色污染控制、低公害粮食蔬菜的培育基地建设、围城垃圾治理等都需不断加强。

二是由于缺乏资金,环境监测机构一直未建,对本区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不便;

三是是区内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问题值得重视,污染治理工作也迫在眉睫。而开展此项工作,一是改燃煤为燃气,二是推广生物质燃料,三是搬迁,预计此项工作的压力也相当大。

四是老污染治理问题仍困扰较大。虽然近年在部分区域开展了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但仍有一些地处外围的取暖锅炉和生产炉未能彻底根治,而其它的分散锅炉以及全区的茶炉、小浴池锅炉污染源的治理还未纳入议事日程。目前全区境内多数锅炉吨位小,设备陈旧、燃烧状态不佳,治理技术起点太低。而境内的茶炉、小浴池锅炉多数为小吨位立式锅炉,根本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从水污染治理项目看,有很多治理技术不过关,运行状态不佳或管理不善,治理效果难尽人意,而资金浪费也较大。另外也仍有一些水污染源单位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尚未开展治理,这给完成全区的“十二五”环境计划带来了较大压力。

五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及农村污染问题。虽然全区城镇绿化、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部分湿地未得到有效保护,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新趋势。

随着畜禽业的快速发展,无规划建设各类型养殖场,给局部农村生活环境也带来一定污染影响等等。